近年来,淄博市博山区积极贯彻‘有解思维’理念,聚焦区域发展中的难点与堵点,创新实施“5+1+N”重点领域集成改革,着力破解低效闲置土地利用难题,推动土地资源再“生金”,为旅游项目开发注入新活力。
一、背景与问题:低效闲置土地制约发展
博山区作为淄博市的重要区域,历史上部分土地因产业结构调整、企业搬迁等原因出现低效利用或闲置现象,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,也制约了区域经济尤其是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。面对这一挑战,传统零散改革难以奏效,亟需系统性解决方案。
二、“5+1+N”集成改革的内涵与框架
“5+1+N”集成改革是博山区基于‘有解思维’推出的创新举措。其中,“5”代表五大核心领域,包括土地管理机制优化、产业转型升级、基础设施配套、生态环保提升和文旅融合发展;“1”指一个统一的综合服务平台,负责统筹协调资源与政策;“N”则涵盖多项具体改革措施,如土地盘活激励政策、项目审批简化、社会资本引入等。这一框架旨在通过多维度联动,实现土地高效再利用。
三、实施路径:让低效闲置土地再“生金”
在改革实践中,博山区采取了以下关键措施:
1. 土地盘活与整合:通过调查摸底,对低效闲置土地进行分类登记,采用收储、置换、租赁等方式,将其转化为可利用资源。例如,将旧厂区改造为文旅综合体,引入民宿、文创园区等项目。
2. 政策激励与创新:出台专项扶持政策,对投资旅游开发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、用地优惠,并建立“容缺受理”机制,加快项目落地。
3. 项目驱动与融合:以旅游项目为牵引,结合博山自然与文化资源,开发山水休闲、红色旅游、乡村体验等业态,实现土地价值提升。例如,利用闲置山地建设生态公园,带动周边餐饮、住宿产业发展。
四、成效与启示:旅游开发焕发新机
通过“5+1+N”集成改革,博山区已成功盘活多宗低效土地,引进数个大型旅游项目,年接待游客量显著增长,土地“生金”效应逐步显现。这一实践不仅提升了区域经济活力,还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:以‘有解思维’为导向,通过集成改革打破部门壁垒,实现资源优化配置,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。
博山区将继续深化改革,拓展“N”项措施,推动土地管理与旅游开发深度融合,为淄博乃至全国的区域振兴贡献“博山样本”。